務農重本,國之大綱。農業農村農民問題,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。
“十三五”以來,寧夏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,全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重點抓好產業發展、鄉村建設、環境改善、改革賦能等工作,讓精細農業有動力更有活力,精致鄉村有“面子”更有“里子”,繪就一幅推進農業高質高效、鄉村宜居宜業、農民富裕富足的振興藍圖。
向優向綠向好,穩住農業基本盤
民以食為天,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。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,必須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。
2020年,寧夏農業農村發展保持良好勢頭,為“十三五”畫上圓滿句號。5年來,自治區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力度,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478萬畝,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644.4萬畝,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19萬畝以上,糧食產量連續9年超過370萬噸,實現“十七連豐”,產能再上新臺階。
我區強化科技在農業生產各領域、各環節的廣泛應用,衛星定位導航設備、植保無人機、數字化農機裝備等在寧夏大地展新姿,實現從“會”種地到“慧”種地轉變。5年來,主要農作物品種實現新一輪更新換代,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11個百分點,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3個百分點。
2020年,我區獲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,自治區圍繞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、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,制定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目標任務,把枸杞、葡萄酒、奶產業、肉牛和灘羊、綠色食品納入自治區九大特色優勢產業體系。
全力推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,著力調優種養結構、調大經營規模、調強加工能力、調長產業鏈條,構建種養結合、優質綠色、精深加工、品牌營銷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、生產體系、經營體系,推動質量興農、綠色興農、品牌強農,繪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“上揚線”。
2020年,全區奶牛存欄同比增長31.3%,成母牛單產突破9000公斤,居全國第三位;肉牛和灘羊飼養量分別增長13.6%和6.3%;新建標準化釀酒葡萄基地2.8萬畝,改造提升低產低效葡萄園4.1萬畝。全年農業增加值增長3.2%、達到356.2億元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%,達到13889元,增速居全國第八位;特色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88%。
留住鄉愁,美麗鄉村入畫來
“記得住鄉愁”關注的是農村居民居住環境的美學問題,也是他們能否在農村有認同感、幸福感和歸屬感的問題。
“十三五”以來,我區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,作為增進農民福祉的民心工程扎實推進,讓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入畫來。
2020年,我區獲批全國首個整省區開展鄉村治理示范創建的省區。
由“局部美”邁向“全域美”: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58%,其中一二類縣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9%,高于目標值4個百分點;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別達95%和30%,美麗庭院(戶)比例超過40%,農民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逐漸養成。
由“整潔美”邁向“生態美”:鞏固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成果,全區化肥、農藥年使用量實現零增長,利用率均提高到40%以上,畜禽糞污、農作物秸稈利用率分別達90%和87.6%,農用殘膜回收率達85%,高于全國平均水平,位居沿黃九省區前列。
由“風景美”邁向“風尚美”:全面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,建設實踐站(所)961個,組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8581支,開展志愿活動3.8萬場(次),受益群眾達77.6萬人次。持續開展文明村鎮、文明家庭創建活動,自治區級以上文明村鎮比例達39%。
啟動實施“一村一年一事”行動,將村一級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陣地,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,堅持農民的事情農民提,圍繞基礎設施、產業發展、公共服務、鄉村治理、農村改革等方面,每年為每個村至少辦好一件實事。2020年,全區自下而上梳理辦結實事1890件,總投資19.6億元。
喜農愛農,農民錢袋子更鼓
從種地是為了生存、吃飯,到把務農當成工作,“農民”從身份轉變為職業。
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紅關村村民劉云山以前在外打工,辛苦一年掙不了多少錢,如今回鄉養灘羊,年純收入16萬余元。
“十三五”以來,我區將改革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,進一步激活資源要素,激發內生動力。完成整省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任務,確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423.2萬人,量化經營性資產56.7億元,累計分紅1.4億元。按照每村100萬元的標準扶持388個村集體經濟,消除“空殼村”342個,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總收入超過13億元。
因地制宜發展鄉村富民產業,多種方式引導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,穩步提高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。創新財政支農方式,認真落實直接補貼、貸款貼息等強農惠農政策,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,有效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。
農民既是鄉村振興的主體,也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。5年來,我區家庭農場、農民合作社、龍頭企業分別增加14029家、1390家、92家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凈增4896元,增長53.7%;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2015年的2.76:1縮小到2020年的2.57:1,農民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。
隨著一項項黨的強農惠農富農好政策落地生根,一個個產業拔節生長,一個個移民新村加速蛻變,寧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壯美圖景將越來越近。(記者 張瑛)